您的位置:首页>快讯 >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用无悔付出 守护万家灯火

2023-06-29 11:56:33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王云晓 见习记者 査泽琨 通讯员 臧阳 张经纬 青岛报道

电已经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身边发挥着巨大作用。用电“无感化”背后,是一张全世界最复杂最安全最智能化的电网和千千万万电网守护者。每一个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的白天,每一个万家灯火点亮的夜晚,都有一群电力人的无悔付出。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孙晓兰就是这群电力人中的一员。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变电运维工作内容重复琐碎并且责任巨大,但就是在这个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岗位上,1989年出生的孙晓兰却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她不仅获得了“山东好人”称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电力“青年五四奖章”,更光荣地成为了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相关资料图)

高学历人才如何在基层实现个人价值?数字化浪潮之下需要怎样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如何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孙晓兰用她的闪光人生给出了答案。

在电力系统,由于常常需要维修设备、搬运工具,一线岗位通常男性占多数,更有一种声音认为,“女性不适合电力一线岗位。”但孙晓兰不相信,这个看起来十分瘦弱的女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孙晓兰,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经过长达4个月的新人培训后,她报名参加了山东电力为新员工举办的“金种子”职业技能大赛。这项比赛不仅考察参赛者的理论水平,更对实际操作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在实际操作比赛中,由于会使用到扳手、钳子等工具,除了考验参赛者的技术外,也考验参赛者的体力。因为对个人体力有较高的要求,让不少女性对“金种子”技能竞赛望而却步,孙晓兰却想试一试。看着这个瘦弱的小姑娘,就连公司培训教练也反复向孙晓兰确认,是否真的要参加比赛。骨子里就不服输的孙晓兰参赛决心十分坚定,她想证明: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同样可以!

既然揽下了“瓷器活”,那就必须要炼成“金刚钻”。从小就习惯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孙晓兰也渴望着成为那颗成色最足的“金种子”。

对于名校毕业的孙晓兰而言,理论考试并不算太难。但对于这个身材瘦弱的姑娘来说,如何在体力上实现突破完成操作考试成为了突破的关键。

尽管距离那场大赛已经过去近十年,但回忆起为“金种子”技能竞赛备战的日子,孙晓兰依然记忆犹新。为了锻炼体能,她每天早上坚持背着五公斤的矿泉水负重跑步。在备赛最辛苦的日子,孙晓兰曾畅想自己拿奖后与大家分享心得的画面,就是这样的“阿Q精神”支撑着孙晓兰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

虽然是电力工程专业毕业,但学校学习的内容仍以理论为主,类似装表接电、绝缘子绑扎、控制电缆二次接线这些实际操作上手的机会却并不多。面对眼前的困难,孙晓兰并未感到畏惧,针对自己的弱项各个击破。拿起自己并不熟悉的钳子和扳手,孙晓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相同的操作,直到完全熟练为止。凭着这份锲而不舍的精神,孙晓兰一路过关斩将,从公司内部选拔赛一直走到了山东电力最后的决赛。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晓兰在最后的决赛中一举斩获全省第一名,成为了十强选手中唯一的女性。夺冠后的孙晓兰面对镜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我相信伴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电力一线将更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都过硬的人才,对于体力的要求会有所下降,反而要求一线工作人员更加细心和耐心,这将更有利于女性在电力一线发挥优势。”孙晓兰说。

电力是城市运行的“血液”。在地区电网架构中,变电站犹如“心脏”,将电力血液输送到主网的主动脉、配网的毛细血管,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变电运维岗位就是电网“心脏”的守护神。

孙晓兰所在的南区变电集控站承担着青岛市南、市北核心区域49座变电站的运维管理任务,人均管辖变电站数量接近全省的两倍,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面对肩头上的重担,孙晓兰和她的班组成员们给出承诺:“我们保证不出错。”

对于有些岗位来说,“不出错”是最低标准。但对于守护着电网“心脏”的变电运维岗位而言,“不出错”不仅是他们的“底线”,更是最高标准。不仅要做到一天、一个月不出错,更要做到连续一年甚至十年、更多年不出错,即便是在最现代化的智能工厂,也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无差错,但在孙晓兰的带领下,变电运维三班延续了三百四十六万次操作零差错的纪录,并不断创造着新的纪录。这项纪录不仅在青岛供电公司绝无仅有,放在全省、全国也不多见。

因为这句“我们保证不出错”,运维三班的成员们个个都是“强迫症”。班组成员朱枫说:“我每天下班或者离开家时都要检查好几遍门有没有锁好。”这个习惯,运维三班的成员们几乎人人都有。因为在三班值守的49座变电站中,大部分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大家例行巡视完毕后,必须要把变电站的大门锁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仅靠个人的敬业和细心无法实现变电运维操作的“零差错”。即便已经成为领导和同事眼中最靠谱的人,孙晓兰依然说:“我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并非因为她对自己的技术不够自信,科班出身的孙晓兰更愿意相信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系统的可持续稳定运行。

孙晓兰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这时派上了用场。她积极参与停送电、规程编写等工作,牵头编制技术规范120余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90余份,参与送电工作成功率100%。

2018年对于孙晓兰来说是无比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里,她参与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保电工作中。孙晓兰和班组的同事们在三个月内出色完成9座变电站的改扩建工程,21座保电站的综合检修和7轮带电检测,零差错倒闸操作36万余次,相当于2017年全年三倍的工作量。

有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保电经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重大保电任务中,孙晓兰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她还参与了海军成立70周年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内、外事活动的保电任务。

在孙晓兰带领的变电运维三班,不出错早已不再是一种个人品质,而是基于变电运维岗的过硬技术能力,更是对电力工作的敬畏。

在对安全追求到极致的变电运维岗位,“零差错”与创新似乎是一对反义词。创新就意味着风险,而在南区变电集控站,必须要消除任何风险点。

翻看孙晓兰的履历,各式各样的创新发明成果占据了相当部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在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操作中,孙晓兰一直探索着创新的可能。

倒闸是变电运维人员最常规最基础的操作。每一次倒闸操作就意味着一条线路的停止运行。变电运维人员在进行倒闸操作时必须慎之又慎。在南区变电集控站的机房内,摆着数十台大型变电设备,每台设备上都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闸门,他们个头并不大,并且从外观上看也没有太大区别。这就给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带来了麻烦,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确认好要操作的闸门再进行倒闸工作。

通常情况下,每次线路检修之前,孙晓兰都会和她的同事提前将要检修的线路进行停电。为了防止倒闸操作出现失误,他们会用带有磁铁的红旗把不需要操作的闸口遮住,这样就能实现精准操作。但对于一些位置较高的闸口,这些红布并不适用,发现了工作中的这一痛点后,孙晓兰带领着团队成员经过多番研讨,希望通过带磁铁的塑料遮栏,实现对闸口的保护,确保不会出现误操作。这个小而实用的发明创造,最后获得了国网系统内的QC创新奖。

针对辖区内分布的49座变电站进行例行巡视,也是南区变电集控站的职责之一。在巡视过程中,他们不仅要查看变电站的各项参数是否正常,更需要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对设备进行预判,而温度则是他们判断变电站运行是否正常最基本的指标。传统电力设备红外测温,靠人工读取并手动记录设备关键点的温度,这种方法所测量的温度数据参差不齐,许多有价值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利用。孙晓兰和她的团队探索通过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方式对原有方法进行改进,他们研发的“鹰眼诊断术”通过将红外测温标准化,实现红外测温图谱自动采集、智能分析、一键回传,提升了电力设备运维的智能化水平。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电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和山东省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目前已经在国网系统内进行全面推广。

通过持之以恒的创新,孙晓兰带领着三班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了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

2018年,对于孙晓兰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当时,工作出色的她已经被调至运维检修部状态评价班担任班长,这也意味着,她从基层一线正式进入了机关部门。不出意外,她将沿着管理岗继续发展。恰逢当时变电运维三班班长的位置出现了空缺,公司领导决定让业务过硬的孙晓兰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也意味着,已经进入公司机关的孙晓兰将重回电网一线。没有丝毫犹豫,孙晓兰回到了位于延吉路的南区变电集控站,但这次角色发生了转变,她成为了变电运维三班班长。

在青岛供电公司,南区变电集控站是一个传奇班组。这里掌管着青岛最核心区域的电网线路,也走出过多位全国劳模。重回这里当班长,对孙晓兰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她不再是一个人独行,而是要带着一群人远行。

面对历任优秀班长们创下的辉煌“战绩”,她要将班组精神传承下去。面对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她要快速实现从组员到班长的角色转变。

工作中的孙晓兰披荆斩棘创造辉煌,但作为同事的孙晓兰却是一个有些腼腆的姑娘。刚成为班长时,如何给组员们安排工作曾经困扰了她很长时间。因为不好意思开口,很多重活累活她都自己承担,班组里有同事请假,她都自己第一个顶上去。

渐渐地,孙晓兰发现,管理并不是一个人大包大揽,而是“最大限度激发每个人的能力”。她开始谋划着如何为组员们搭建一个发挥特长的舞台。她发现班组成员朱枫的表达能力强,就将班组的一部分讲解工作安排给她。班组里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成员,对于一些新型设备不熟悉,她就将常规的巡检工作安排给他们。

王琼是班里的“老人”,还有两年即将退休的她从参加工作起就在这里。“晓兰在分配工作的时候会考虑到我们老师傅的需求,并且在分配工作上通盘考虑。”王琼说。

作为南区变电集控站的党支部书记,孙晓兰结合岗位探索出了“党建+”新模式,她独创了一套谈心工作法,针对每位同志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孙晓兰会单独找每个人沟通。她还创新党员量化积分二维坐标模型,将业务的量化积分考核和党建的量化积分考核结合起来,从更加综合的维度对党员进行评价考核,给予先进党员更多正向激励,更好发挥党员在各方面的榜样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支部获评国网首批电网先锋党支部。

在南区变电集控站的办公大厅,一面墙上张贴着班组所凝练的“海星文化”内核:千万次操作无差错的最高标准,披星戴月跬步千里的最实作风,自励自驱永争第一的最真追求,与岛城心脏同频共振的最强担当。四句话概括了变电运维三班的初心,更是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在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孙晓兰完成了从组员到班长的角色转变,更在平凡岗位上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

关键词:

相关阅读